时间:2022-11-19 05:43:52 | 浏览:498
加强户外运动场地建设,制定各项标准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户外运动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户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场地设施逐渐完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人民群众增进健康、亲近自然的需求将刺激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户外运动产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规划预期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但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不够,户外运动装备器材便利化运输难题有待破解,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缺乏、设施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破解这些问题瓶颈,助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受本地游推动,今年以来露营市场持续火热,“露营+各类户外活动”业态处于规模化扩张阶段。但多位业内人士均对南都湾财社记者坦言,当前,户外营地在建设、运营上还面临选址用地审批标准不一、安全卫生缺乏保障、行业标准欠缺、淡季难以持续获客、回报周期长、容易产生噪音扰民、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亟待从行业、政策层面加以规范、推进解决。
在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利用风景道、步道、水道、雪道、跑道、骑行道等线状道路,串联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滨海度假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自行车驿站、滑雪场等设施,形成全域覆盖、配套完善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格局。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运营管理,提高户外运动营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率。
目前,国内营地建设,主要参照《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来执行。规划提到,因地制宜建设航空飞行、汽车自驾、冰雪、山地、水上等户外运动营地,完善停车、供水、供电、环卫、通信、标识、应急救援等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加强户外运动营地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到2025年,建设各类户外运动营地10000个。制定不同类型户外运动营地的建设标准和分级评定标准,提高户外运动营地的服务水平。
游客在体验户外休闲露营活动。 新华社图
新华社图
加快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加油站、厕所等
随着露营活动趋向大众化,拥有“网红景观+特色玩法”的露营场景更易快速出圈。在优化露营产品供给方面,规划明确指出,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地区等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露营需求。推动露营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户外运动项目,鼓励在营地周边配套登山、徒步、骑行、垂钓、冰雪、赛车、马术、航空、水上等户外运动设施及服务,提高露营消费黏性。
当前,国内不少营地仍存在布局设施不完善、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规划提出,加快建设露营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引导城镇水、电、气、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网向营地建设区延伸,支持在营地集聚区域配套建设露营服务中心、加油(充电)站、维修站、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平台等。鼓励户外运动装备企业立足群众露营需求,研制多系列满足不同人群的露营装备。积极倡导文明露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露营市场,推动露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傅晓羚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其中,重点建设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站站城一体化改造等综合枢纽,建成贵南高铁和南玉、南崇城际铁路,推动规划建设南衡、南合湛等高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顺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建设特大城市。
在第12届东博会上,香港举办了中国“魅力之城”香港记者招待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面向东盟、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综合展示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23条举措促进滨海城市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三方面合计23条举措,从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制度保障三方面,为临港描绘了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说兴办经济特区,带来了深圳40余年来城市发展的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迎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3年来,深圳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奋勇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广东省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深圳湾美景。 南都拍客 郭煜栩 摄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先行示范区建设3周年,
编者按: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自此站上了新的起点、发展迈上了新的层级。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年来,深圳牢记中央嘱托,在广东的全力支持下,聚焦“五大战略定位”,推动“
航拍视野下的前海CBD建筑群鳞次栉比。图片摄于2022年8月17日。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8日讯扬帆奋进绘蓝图,重任千钧再出发。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