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1 20:01:11 | 浏览:262
2008年与2018年,算得上是李宁( HK:02331 )的两个重大转折点。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化身“空中飞人”,最终点燃了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台,这一幕全世界为之沸腾,李宁品牌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财报显示,2008年,李宁实现营收66.90亿元,同比增长53.84%;净利润为7.21亿元,同比增长52.29%。
在2018年,李宁高调亮相纽约秋冬时装周,成为第一个登上纽约时装周T台的中国运动服装品牌。公开数据显示,纽约大秀落幕当天,“李宁”的微信指数暴涨700%,李宁也凭借“国潮”再次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关注。
财报显示,李宁在2019年营收138.70亿元,同比增长31.95%;净利润14.99亿元,同比增长109.59%。
这两次“契机”,都把李宁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不过与此同时,市场上也不断传来关于李宁的“国潮红利”还能维持多久的声音。
↑广州天河城李宁旗舰店 图据东方IC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营收为124.09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21.89亿元,同比增加11.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均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企业的整体毛利率与净利率也呈下滑之势: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同期的55.9%下降至50%,净利率从19.2%下降至17.6%。
李宁如今增收难增利的背后,或许也揭露出了企业当下面临的诸多困境。
第一部分:
渠道转型困难重重
从销售渠道来看,目前李宁的产品销售主要以线下为主。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营收124.09亿元,其中特许经销商销售59.01亿元,占比47.5%;直营销售27.87亿元,占比22.5%;电商渠道销售35.34亿元,占比28.5%。(另国际市场销售部分占比1.5%)。
也就是说,李宁目前线上渠道占比不到30%,约70%的收入仍然来自于线下门店。
而从历年数据来看,线上渠道的比重在近些年来也一直未发生较大变化,2022上半年线上渠道占比甚至出现了同比减少的情况。
↑图源:企业财报、红星资本局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李宁的直营门店营收增长速度也同样有所放缓。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在布局都市为主的直营渠道收入为27.87亿元,同比增长10.8%,占总收入的22.5%,而上年同期直营渠道收入同比增速达88.5%,直营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对营收的贡献也有所下降。
除了直营门店与线上渠道发展较为受阻外,李宁面临的又一重考验在于库存压力的加剧。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的平均存货周转期为55天,而去年同期则为53天。
与此同时,翻看历年数据,财报显示,在2014年进行渠道转型之后,2015-2021年,李宁的平均存货周转周期分别为100天、82天、80天、78天、68天、68天和54天。
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也是李宁近8年间,存货周转周期首次出现增加的情况。
存货周转周期的上升对于主要以线下为主的李宁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危险信号。毕竟线下门店往往需要储备更多存货来提供门店销售,当存货周转周期上涨时,企业调整往往是更为滞后的,也是更为困难的。
其实李宁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近几年的财报里面,企业多次提到要充分提高运营效率,发展多元化渠道,加快实现线下线上全渠道协同运作,力求渠道销量最大化。
而从目前经营现状来看,李宁虽然早已高举全渠道布局的大旗,但渠道结构始终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第二部分:
营销先行企业增收难增利
从企业赚钱能力来看,财报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的净利润21.89亿元,同比上升11.57%,但与去年同期的187.18%相比,净利润增速放缓明显。
2018年,李宁确实因为国潮热度实现业绩大丰收,此后的李宁借此机会,开始不断在营销上发力,力求持续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比如明星代言、综艺赞助、KOL推广等各式营销推广力度不断,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持续买单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据李宁2022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9.81亿元,同比增长31.38%,营收占比为7.9%。
但与此同时,营业收入124.09亿元,同比增长21.69%;营销费用的投入同比增长超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花出去的广告以及市场推广费用并没有获得相对应的收益。
此外,李宁的毛利率也在不断下滑,今年上半年李宁毛利率从55.9%下滑至50%。对此,李宁表示,在疫情的影响下,公司在零售端增加了零售折扣,以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导致企业毛利率的下滑。
这样看来,李宁通过大力降价搞促销活动,确实带来了营收的增长,但这也随之带来企业毛利率的下降,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健康,最终导致企业增收难增利。
最后,从研发投入来看,2022上半年,李宁的研发费用为2.49亿元,占收入比率仅为1.9%,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国际头部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研发费用率一般在10%左右。
历史数据来看,李宁的研发费用率也从2019年开始,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图源:企业财报、红星资本局
重营销、轻研发策略并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如今国潮消费也已经渐渐回归理性,产品质量和产品设计才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关键,而如今李宁又开始降价促销推动营收,这其实也是流量红利开始见顶的表现。
第三部分:
步子走宽有多难
目前李宁在品牌端的策略是聚焦主品牌,同时积极开辟新增长点。
2013年起,李宁积极调整公司发展战略,逐步确立“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运营策略,聚焦主品牌及核心产品,重点提升品牌力及产品力。
↑李宁品牌矩阵
其中2018年推出的“中国李宁”以及2021年推出的独立高级运动时尚子品牌“李宁 1990” 无疑是李宁高端化的两个重要窗口。
根据浦银国际的数据,“ LI-NING 1990 ”的平均吊牌价约为1000元。截至2022年11月4日,据天猫旗舰店数据,目前“ LI-NING 1990 ”最高的单品价格为4990元,而中国李宁的最高单品价格为1999元。
在“LI-NING 1990”发布时,还特别邀请了上海体操队的队员进行鞍马表演,重现李宁赛场高光时刻。不过,目前“ LI-NING 1990 ”在全国的线下门店数量也仅为个位数,门店数量较少,市场的声音也并不大。
从天猫旗舰店数量来看,“ LI-NING 1990 ”的销量整体较低,电商平台上畅销产品月销量也仅为两位数。
↑图源:淘宝
除了围绕主品牌布局外,近年来李宁也在像安踏一样,开始通过“买买买”,尝试布局更为丰富的产品矩阵。
比如李宁先是通过非凡中国于2020年收购了运动休闲品牌堡狮龙,目前该品牌正在经历品牌重塑;2021年3月,非凡中国联手莱恩资本获得英伦鞋履品牌Clarks的控制权;同年11月,非凡中国还宣布收购Sitoy AT,将意大利奢侈皮具品牌“铁狮东尼”拿下。
但探索另一个“FILE”谈何容易,对于李宁来说,仍然是一个长期挑战。目前李宁的这些收购策略对企业来说,并未起到太大整合作用。
此外,今年李宁又有许多新动作,比如“跨界”做咖啡。今年4月,李宁被曝申请“宁咖啡 NING COFFEE”,宁咖啡随后也正式亮相,不过只是“配售”,消费者在店内消费满499元后,可免费获得。
跨界卖咖啡的李宁,此举同样引来市场争议不断,但这其实也进一步凸显了李宁目前尴尬与矛盾的处境,毕竟国潮红利吃不了太久,目前又没有及时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小结:
整体来看,2018年的时装周,李宁确实掀起了一股国潮热,也让李宁吃到了巨大流量下的红利。
但热度渐减后,如今李宁的矛盾也开始渐渐凸显。一方面是渠道分布不均衡,一方面是通过营销来推动销量的手段开始渐渐失效;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第二营收增长曲线又始终难以寻觅。
解决不了以上问题,李宁或许也将陷入长期困境之中。
红星新闻记者 刘谧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何先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前几天分享了自己关于高中时期喜欢和了解的一些运动品牌,有回忆有感慨,也就随手贴了几个品牌,有些没有专卖店或者我认为比较小众的就没写,没想到网友们都知道或者补充了一些我都想不起来的品牌。写这个文章就是分享自己高中时代对于运动品牌的关注和喜爱,
朴琢连锁品牌设计研究室 整理编辑观点lD POOZHUO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留言讨论观点及转发极简标志、创意标志logo、运动品牌视觉这些运动品牌从视觉到执行都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视觉也以极简设计为主,视觉传达简洁又直接,更好的保证视觉传
记者|覃思悦北京时间2023年3月22日午间,特步集团发布了2022年全年业绩。财报显示,特步集团2022年全年收入12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集团经营利润为14.64亿元,同比增长4.9%。2021年,特步集团创下收入10
文|界面体育斯凯奇气泡熊猫鞋近日,美国运动休闲品牌斯凯奇(SKECHERS)发布新款气泡熊猫鞋。新鞋款搭载轻质科技中底,能够快速回弹。前后掌覆盖固特异橡胶,保证抓地力的同时,耐磨性能也十分出色。鞋垫为软弹记忆鞋垫,为脚部提供舒适支撑。材质
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不负众望,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共赢得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 值得一提的是,冬奥会期间,不仅冰雪经济蓬勃向上,也为服装产业品牌带来更多热度。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凤凰网时尚每日根据金牌获
最近,三夫户外计划拿下意大利某高端登山鞋品牌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此前,安踏已经拥有多个国际顶级运动品牌,李宁在收购之路上也一次次展现大手笔。国产运动品牌对海外名牌的追逐愈演愈烈,说明在消费升级、国潮兴起、全民健身等多重利好因素下,越来越
记者 | 覃思悦2022年7月,国产运动品牌陆续披露了二季度及上半年的营收表现。在2022年上半年,安踏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录得5%增长;FILA品牌零售金额小幅下降,降幅在5%以内;其他品牌零售流水同比增长20%-25%。7月中旬,特步和3
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实习生 彭思文这个618,国货运动品牌成绩亮眼。极目新闻记者梳理榜单发现,在电商平台运动鞋销售榜上,频频可见安踏、李宁、特步、鸿星尔克等国货运动品牌的身影。“以前小时候一想到买运动品牌,首选就是阿迪达斯、耐克等等,现在更加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于梦儿)11月4日,美国运动品牌安德玛(Under Armour)公布了2023财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二季度内,该品牌总营收为1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净利润达870
文|界面体育Nike Dunk Low “Year of the Rabbit”本周,美国运动品牌耐克(Nike)推出了新年特别新品Nike Dunk Low “Year of the Rabbit”。据品牌介绍,Nike Dunk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