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06:45:26 | 浏览:54
关于情绪上瘾,最好的例子是人皆有之的爱情——当你感觉自己爱上某个人时,其实你真正爱上的是见到这个人时产生的那种情绪。你天天都跑去找对方,恨不得24小时都缠绵在一起,就是为了促使大脑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正因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有些人玩过蹦极之后,就神使鬼差地有了乐于挑战困难的优点。换句话来说:挑战是会上瘾的。
翼装飞行就是这样一种能让全世界99%以上的人望而却步,极少数成功挑战过的人却又趋之若鹜的高危极限运动。
参与这项运动需要具有极其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颗无与伦比的勇敢的心,这是直接向死神宣战的行为,必须将挑战精神发挥到极致才敢为之,江湖人称——作死!翻译成英文就是——
全世界有数不清的人总是在乐此不疲地 "no 作 on die",但根据江湖传闻,敢作翼装飞行这个die的人,全球仅有区区六百余人。
然而,那些不要命的挑战者们真的是在作死吗?或者说,前些天那位因自己的爱好而将灵魂永远遗留在了天门山下的95后女孩安安,真的是一个对家人极不负责任的作死女孩吗?
假如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就把翼装飞行这个运动想得太简单了。
当你对某件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时,就不要对参与其中的人妄下评判。
今天,矩阵菌就陪你去全面系统的 "撩一撩"翼装飞行这个令无数人闻风丧胆的运动,如此你才会明白那些敢纵身跳下山崖的"鸟人"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这种奇异的飞行设备是德国科学家"弗里茨·昂格尔"和他的几个朋友历时5年设计制造而成的,于2013年完成首次试飞。它虽然看起来很刺激,但由于具有动力,操控性和安全性是很高的,咱就不去撩它了,直接去撩那个爽(摔)死挑战者,吓死老百姓的无动力翼装飞行。
无动力翼装飞行的主要装备很"简单",就是一件软不拉几的飞行衣,英文名是"wingsuit",直译为中文就叫"翼装"。
翼装的发展史比较久远,详细追溯太废纸,我们就简单概述一下。
世界上第一件翼装是1912年诞生的,并在首次试飞时就成功地干掉了它的发明者。
弗兰兹·瑞切特和他的“翼装”
1912年2月4日,这位名叫"弗兰兹·瑞切特(FranzReichelt)"的奥地利裁缝,穿着他亲手制造的翼装从埃菲尔铁塔一跃而下,像一名从天而降却头朝下的天使那样,"吧唧"一声就在地上砸出了一个直径15cm的大坑。不用说,当场就一命呜呼了,走得很安详。
该事件被在场的记者全程拍摄了下来。
我想,弗兰兹·瑞切特在起跳的瞬间,一定没有想到这件翼装会远远超过期望,带着他直接飞上了西天。
说到这里,就需要提及一个专业名词——"滑翔比"了。
滑翔比是指飞行器在无动力滑翔的状态下,高度下降和前进距离之间的比值。比如弗兰兹·瑞切特的那件翼装,滑翔比就为1:0——每下降1米,就前进0米。
所以它的飞行姿态是酱紫的▼
弗兰兹·瑞切特事故现场
没错,1:0就意味着垂直坠落。
可见滑翔比对任何滑翔飞行的物体而言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数据,翼装不断发展的核心目的,无非也就是尽可能地提升滑翔比。因为比值越大,就意味着飞行员越趋近于水平飞行,滞空时间和滑翔距离也就越长,同时由于下落速度变慢,安全性也会大幅提高。
1:0的翼装显然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因为如果只想追求缓慢的落下,那直接坐电梯它不香吗?所以翼装必须能带你装逼带你飞才行。
最早的一批勉强能飞的翼装是在1930-1961年期间问世的,滑翔比大约为1:1,几乎就是以45度角向下俯冲,以至于这段时期,75个翼装挑战者被活活摔死了72个,迫使美国跳伞协会(UAPA)直接明令禁止了在跳伞活动中使用飞行翼装。
这个禁令直到1987年才被取消,原因是德国跳伞运动员克里斯托弗·阿恩斯(Christoph·Arns)对翼装的材料和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大降低了下落速度,安全性终于得以提高了。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翼装的滑翔比被提升到了1:2,自此之后,翼装飞行的热潮就彻底被掀起了。
1:2滑翔比的翼装已经比较可靠了,也持续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1年,翼装的滑翔比才再次突破,被提升到了1:3;相信将来,这个数值必然还会继续升高。
下图有助于你更清楚的理解滑翔比。
现代翼装的滑翔比最高就是1:3,但它的安全性其实已经非常高了。奈何装备再可靠,也架不住人要去作死啊——对于那些狂热的极限运动员而言,有了越牛逼的装备,他们就会跑去干越疯狂的事情,否则,怎么能"倍儿爽"呢?
所以,至今为止,因为翼装飞行事故导致的死亡事件仍有发生。
不过,网上流传的30%的超高死亡率其实也是以讹传讹的。现在全球的翼装飞行玩家总数大约有6000多人,所谓的不到600人敢于挑战,指的是低空翼装飞行,也就是"跳崖"。
去年,被誉为"亚洲翼装飞行第一人"的张树鹏针对翼装飞行做过一次事故概率统计,得出的数据为,现代翼装飞行的死亡率低于0.5%。这个数字在重大事故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而根据《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去年公布的中国交通事故死亡率统计数据,从2006年到2016年期间,每10万人当中,就有10-15人死于交通事故。也就是说我国13亿人口,每年平均就有10几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死亡率在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为1.5%;在事故死亡人数中的占比高达10%以上。
也就是说,穿着翼装在天上穿梭的死亡概率,其实比撒丫子走在大马路上要低得多。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种安全性当然是来源于现代翼装的设计。
现代翼装的制造材料是韧性和张力极强的高密度尼龙,从主体结构上来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冲压式膨胀气囊。
在翼装的腋下与胯下分布着几个进气口,当飞行员从空中一跃而下,伸展四肢的瞬间,空气就会通过这些进气口迅速灌入鳍状气囊中,使衣服和飞翼全部膨胀起来。
翼装进气口动图截取自《军武大本营》
让衣服充气的原因,一方面是能够增大人体在空中的浮力;另一方面是飞翼膨胀之后,截面形状更接近于飞机的机翼,比单层的布料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换言之,裹在你身上并不是一件带翅膀的衣服,而是一个穿戴式的“气球”。
翼装的设计灵感最初来源于蝙蝠。科学家们老早就注意到了蝙蝠拥有比鸟儿更强的飞行能力,它们能随心所欲地实现空中悬停、快速转身,甚至原地翻滚倒立;并且在遭遇乱流时,它们只需要扇动一次翅膀便能修正飞行姿态。
在深入研究了蝙蝠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之后,科学家们发现柔韧的翼膜正是它们获得这项能力的关键。一心向往天空的极限运动员们当然也渴望拥有像蝙蝠一样灵巧的飞行姿态,于是在设计翼装时便朝着“拥有柔韧的翼膜”这个方向前进了,而事实证明,柔韧的飞翼的确比带有骨架的飞翼表现得更加优异。
蝙蝠的空中翻滚
蝙蝠挥舞一次翅膀就抵抗了乱流
然而有趣的是,翼装本来是按照蝙蝠设计的,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同于蝙蝠,反倒与另一种小动物出奇的神似。
这种动物的学名是“鼯鼠”,但更多人将它称为“飞鼠”。
正因如此,翼装的别称也叫"飞鼠装",这让不少人误以为翼装的设计灵感本身就是来源于飞鼠,可实际上的确来源于蝙蝠。当然,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翼装的设计师们是否参考过飞鼠的飞行原理,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相信你对翼装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我来帮你回忆一下:是在这里!
这又是哪里呢?
是Transformers!
《变形金刚3》中众人比翼齐飞的壮观场面,是绝大部分国人生平第一次见到的"翼装飞行表演"。说来也惭愧,我当时还以为这种飞行方式只不过是好莱坞的特效产物,以这样的方式从洞中高速穿过,更是只有特效才能做到的虚幻场景。然而没过多久,巴掌就打在了我的脸上,而且一瞬间,我就"啪啪"连挨了两巴掌。
《变形金刚3》是在2011年的7月21日于中国大陆上映的,无独有偶的是,同一年的两个月后——2011年的9月24日,世界顶尖极限跳伞运动员杰布·科里斯(Jeb Corliss)就正儿八经地在中国的大地上完成了翼装飞行穿越洞口的惊险表演。
地点,就是著名的中国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而科里斯所穿越的,就是罕见的自然奇观——天门洞。
杰布·科里斯翼装穿越天门洞
穿越天门洞的壮举对杰布·科里斯这位重量级的大神来说,不过是在挑战自我;而对于中国而言,却产生了三大实际影响:
一是这项新鲜刺激的极限运动被快速展现在了国人面前,"翼装飞行"这个中文名词也正是此时诞生的。
二是天门山一举成为了全球翼装飞行圣地之一,自2012年开始,世界翼装飞行联盟(WWL)每年下旬都会在天门山举办一次代表该运动最高水平的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
三是中国也随之拥有了"本土制造"的翼装飞行员,并且有几位还表现得十分出色,毫不逊色于歪果仁儿飞行员。
你或许会认为,所谓的翼装飞行,就是穿上翼装跳下山崖,然后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般,将一切都交给了空气和命运。可实际上你如果看过翼装飞行世锦赛,就会明白翼装飞行的可控度还是很高的。绝大部分事故都是出于侥幸、大意、或肆意妄为。
在翼装飞行世锦赛里,有一个项目叫"人箭精准穿靶赛",需要选手在按照规定线路飞行的情况下,在飞行途中穿破一个直径80厘米的靶标,这个靶标与射击靶标一样是计算环数的,分为20环、30环、40环、50环四个级别。每一环的宽度只有10厘米,靶心(50环)则是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点。
参与这个项目的选手,头盔上都有一根类似天线的棍状物。在穿破靶标的时候,设置在附近的高速摄影机能清晰地捕捉到这根“棍子”戳中了第几环,选手经过两轮飞行后取得的总环数就是最终的比分。
人箭精准穿靶
动图的前半部分的飞行参数不是P上去的,而是位于头盔右侧显示屏上的,选手可以看见飞行高度、方向、线路等数据。假如飞行线路偏离,还有语音提示;后半部分就是上文提到的"人箭精准穿靶"了,能看出靶标上的圆环。这就像射击比赛一样,能击中靶标是没用的,重要的是能击中第几环。
换句话来说,翼装飞行的线路误差值最小可以控制在20厘米以内;最大也不过80厘米——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是一名合格的 "老司机"。
我想,这大概也是翼装飞行的死亡率低于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因为性命更大程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非女司机的脚下。
其实说“老司机”并不十分准确,因为严格来说,每一位翼装飞行员都是空中极限运动的老司机,否则你就连作死的资格都没有。
作死也是有门槛的,而且门槛还特别的高。
翼装飞行是一项对新手极不友好的运动,假如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手,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要学习翼装飞行,你需要做什么事情呢?
可能你想的是,买一件翼装,然后再找一个悬崖。
而实际上,并不是你胆子足够大,敢去跳悬崖,就能轻轻松松买到一件翼装的。
世上找不出两件一模一样的翼装,如果有,那么它们属于同一个人。
因为每一件翼装都是根据主人的腰围、身高、臂长、手腕、腿长等10项身体数据,完完全全按照每个人的身形量身定制而成的,非常合身。
emmm……合身,所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飞着飞着,裤子就被风吹跑了。
不过在获得这件独一无二的衣服之前,你必须先取得"作死资格证",也就是跳伞国际执照。这需要完成自由式跳伞的培训课程(AFF课程),对高空跳伞进行系统的训练。拿到执照后,你还需要拥有200次以上的单人高空跳伞经验,才能被允许进行翼装飞行。
当然,除了高昂的培训费之外,降落伞也是需要自己掏钱买的,原则是:千万别买零差评的。
这个流程不难想通,对么?连跳伞都不会就跑去跳崖,那你还算得上是作死吗?你明明就是在自杀。
所以获得翼装飞行资格的先决条件就是:连续跳了两百多次飞机都还没有把你摔死。
既然你如此命大,那么当然有资格获得一件自己的翼装了。不过,你现在拿到的还只是一件初级的新手装。
翼装的等级主要是按照飞翼的面积来衡量的,飞翼展开后的面积越大,就拥有越快的飞行速度,以及越长的空中滞留时间,而代价是操纵也更加困难。因此大面积的翼装虽然优秀,却并不适合于新手,你的翅膀需要慢慢地长大。
比如天门山遇难的女孩安安有300多次的高空翼装飞行经验,她身着的就是一件翼面较大的freak-3翼装。不过根据资深翼装飞行员刘刚(翼装飞行次数超过1200跳)的说法,以300余次的飞行经验来说,对这种大面积的翼装控制尚还处于摸索阶段——这或许也是安安遇难的因素之一。
但不管大小,总之翼装已经拿到手了,那是不是就可以去找悬崖了呢?
对不起,还是不行。因为你只证明了跳飞机摔不死你,还没有证明跳悬崖也摔不死你。
高空翼装飞行是从飞行高度达到2000米以上的直升机或飞机上跳下。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达到2000米以上。不然如果飞机下面就有一座1999米高的山,你还穿啥翼装,光着脚丫子就跳下去了。
穿着翼装跳飞机是新手入门的必经之路,在没有学会高空翼装飞行之前,是不允许直接学习低空翼装飞行的。
因为高空翼装飞行的容错率非常高。首先,足够的高度就意味着拥有足够多的操作时间;并且在空旷的天空中,也不必担心撞到任何障碍。再就是高空伞降装备的安全性很高,一共有两个降落伞,主伞由飞行员手动控制,假如你错过了开伞时机,那么副伞就会在距离地面300米左右时自动开启。
可以说高空翼装飞行是全方位地确保了飞行员的人生安全,非常适合刚入门的新手训练。
累积了200次以上的高空翼装飞行经验后,你的翅膀渐渐长大了,同时也就有资格去学习低空跳伞(BASE jump)了。学会后,同样需要自己去寻找高楼、高塔、大桥、悬崖四种地方,完成200次以上的低空跳伞。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专业团队已经在虎视眈眈的望着你了。
因为低空跳伞也叫极限跳伞,起跳的高度很低,反应时间不太充足,线路中的障碍也很多,风险是非常高的,一不留神,专业团队就把你抬走了。
但如果你跳了200多次他们仍然没有接到你的业务,那么你终于可以穿着翼装去跳崖,或者跳楼了。
不过无论你跳过多少次,技术有多优越,始终要铭记于心的一句话就是:低空翼装飞行绝对不能大意,或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须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操作。因为从你拥有这件衣服的那一天开始,专业团队就一直围绕在你身边了。
所以玩低空翼装飞行的这帮“鸟人”,全都是经验十足的伞降大师,接受的伞降训练比常规的空降部队都要高得多,没有多少人能挺得住这么高的训练强度。
这也是低空翼装飞行的玩家数量屈指可数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贵。入坑低空翼装飞行,连训练带装备,至少需要花费数十万人民币,这虽然谈不上天价,却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接受得了的。
总而言之,这帮“鸟人”,是真的不同凡响。不光有过人的胆识、刚强的毅力,还个个都是土豪。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热烈的——向往天空与自由的心。
最后,我想用在天门山不幸遇难的女孩安安曾讲过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6300字的长文,也算是向她和所有敢于追逐梦想的翼装飞行运动员们致个敬吧。
"极限运动的终点,一个是死亡;一个是恐惧。当你眼里没有这两样东西,为了喜欢的事物而不向任何一样东西妥协,那么你眼里一定是无边无际的星空和自由。
仰望星空的人不应该被嘲笑,极限运动给了我面对死亡和伤痛更加平和的勇气,也让我不断对自己、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位勇敢,且心地善良,但过早凋零的花季少女,刘安。
“挑战的过程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当你有勇气去挑战,去追随你的内心,让你想做的事情变成你的生活方式,那么你的人生可能就迎来了新的改变。”翼装飞行员张树鹏 张树鹏说,在他的时空中有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行走在大地上的慢世界,一个是飞行在蓝天中
本周,一名大四女生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时遇难,生命逝去令人惋惜,她的勇气则让人惊叹,也让这项极其危险的小众运动再次成为焦点。但是很多人对于翼装飞行的了解仅限于“极限”或者“危险”,这项运动的门道在哪里,看图一分钟了解。来源:北京日报客
记者从张家界永定区委宣传部了解到,5月12日,一名女翼装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因偏离计划路线导致失联。18日上午,失联女翼装飞行员遗体被找到,失联者降落伞未打开。失联者遗体被找到 降落伞未打开5月18日上午,搜救队伍在搜寻过程中接到天门山镇村民
(图文/阿轩)就在前几天一个女大学生牵动着很多网友的心。在前天,已经失踪5天的女大学生被发现,在发现的时候已经没离开了我们,甚至连保护措施都没来得及打开。这个事情的发生,就引起了外界对于极限运动的猜测和质疑,极限运动真的就是那么危险?所以就
2012年7月的一天,在阿尔卑斯山脉的伯尔尼高地,31岁的新西兰男子阿仑·麦坎德利什和四位朋友在山顶上做完准备活动开始翼装飞行。然而,飞行过程中操作上的一个极小差错导致阿仑坠地死亡。在随后的3个月里,又有9名翼装飞行者坠地死亡,其中有8人是
近日,失联近6日的女大学生刘某被确认不幸身亡,这让号称“世界极限运动之最”的翼装飞行,又一次被带入普通大众的视野。翼装飞行深受极限运动挑战者的喜爱,也最接近死亡,根据相关报道2016年全球37名定点跳伞死亡者中,就有24名是翼装飞行员。那么
天门山风景区一名北京某女大学生的意外事件引起了人们飞翼运动的广泛讨论!用钱堆积起来的勇气能否挑战自然?翼装飞行第一人张树鹏发表了他的看法。风景秀丽的张家界,让这座充满梦幻的山区成为高空极限挑战运动的圣地!5月12号上午11点,两位极限运动爱
翼装飞行: 这不是一场输掉后可以重来的游戏不久前的天门山景区,一位年轻女孩的纵身一跃,成为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冒险,也让有着“最危险极限运动”之称的翼装飞行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翼装飞行可以让人们实现‘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的梦想,但是很显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阳光、沙滩、海浪……换上冲浪服,用防晒泥在脸上创作一幅“印象派”画作,勇敢跃入大海,尝试踏浪而行……天气渐暖,不少人来到海边体验冲浪。近年来,冲浪运动在我国运动人群,尤其年轻人中逐渐兴起,成为户外运动热门项目。冲浪为何
2017年10月10日报道,跟男友、女友出去约会还在吃饭看电影,这么老套真是out啦!不烦来借鉴一下国外的这对情侣埃娃Ewa和蒂姆(Tim)。他们的约会就是在世界各地玩翼装飞行。这对热爱冒险的情侣初次相遇在马德里,当时的埃娃是一名翼装飞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