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安中铁尚都城小区的一所幼儿园机构负责人崔院长因"我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不会养猪"的言论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前几日,一段有关幼儿园老师的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同时在热搜话题榜被广大网友讨论。...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日,一段有关幼儿园老师的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同时在热搜话题榜被广大网友讨论。西安中铁尚都城小区的一所幼儿园机构负责人崔院长因"我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不会养猪"的言论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让很多家长都义愤填膺。
事情的起因是中铁尚都城区的这所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比周边惠普性的幼儿园标准高,周边惠普性的幼儿园收费标准是1200元,而中铁尚都城区的收费远远高于这个标准,因而有部分家长对此收费表示有意见,在面对家长的质问时,这位幼儿园机构负责人崔院长便发布了这番刺耳的言论。
当"收费标准不一"这件事情被曝光在网上,她仍然振振有词地说道:"比如打工的子弟、卖菜的、我跟他们沟通不了,如果我的学费降到1200,就会有批量的这样的子弟进来,因为门槛低了,你就会发现,你孩子身边都是卖菜的、卖鱼的孩子,宝宝原来不会说陕西方言,接下来就鱼龙混杂地开始学,这就是差距,差距在素养。"
这位幼儿园老师的教育理念明显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从幼童开始,就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无形之中给孩子灌输"阶层"的思想,丧失了一位老师的职业道德。也正是因为这样,她受到了网上很多人的指责。
我们不可否认,这个社会上有"阶层"的存在,甚至当前社会越来越往"阶层固化"的趋势发展,阶层之间的流动越来越小,但是作为一位培养祖国花朵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孩子最重要的引导人——家长,比起向承认阶层固化的存在,更可怕的是老师、家长的"思维固化",认为"出生即决定一切"。
"阶层固化"固然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思维固化"。
上文这位崔院长因为家长是卖鱼的、卖菜的、农村的而拒收这些家庭的孩子,我们在义愤填膺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孩子的出生,一个家庭的阶层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家庭阶层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格局。
曾经看过一位教授的分享,这位教授同时在曼哈顿的三所学校试点STAM课程教育。其中一所是顶尖的私立学校,一所是排名中等的公立学校,而最后一所是出于非常贫困地区的哈雷姆区公校。
有一天,这位教授带了一些动植物标本到课室,她把东西放到桌子上,让这三所学校的孩子组成的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处于贫困地区的哈雷姆区公校的学生们只认识两样东西:鸽子和老鼠,而对于其他东西都一无所知。而且他们对其他东西也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普通公校的学生们能够看到其中的一些标本,联想起自己的经历,比如在某次旅游中见过,在某个博物馆里看过。
而那所顶尖私立学校的学生看到标本后,不仅可以跟个人的经历联系起来,甚至都会自发地联想到很多知识点,而那些知识点都是和父母平时交流时听到的。
这三所学校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阶层,而我们可以从这三所学校的孩子的表现中看到,家庭的阶层、父母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很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格局。
其次,家庭的阶层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2017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就发布了这样的言论:"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你像我这种中产阶级的孩子,而且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了很好的家庭氛围和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学子或者农村的孩子享受不到的,这也决定了我在学习上确实比他们走了很多捷径。"
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的一期,在高考倒计时100天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崇明中学,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场特殊的誓师大会——跑步比赛。
这场跑步比赛比较特殊,在正式开跑前,每位同学需要回答6个问题来决定他们的起跑线,如果他们的情况符合问题则向前走一步,如果不符合则停留在原地。这6个问题分别是:
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的水准?
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
父母是否一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当问完这6个问题后,可以明显地看出孩子们的差距,有些孩子已经向前跨了6大步,而有些孩子仍然停留在原地。
我们不得不承认,家庭阶层的不同,父母收入水平的高低就是会影响孩子的起跑线。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阶层的存在,家庭阶层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甚至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
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就称为阶层固化。
简单讲就是,富的人会越来越富,社会阶层高的人会依旧保持原有的阶层,而穷的人会越来越穷,社会阶层低的人越来越难超越自己的阶层。
随着"阶层固化"的言论甚嚣尘上,家长也越来越恐慌、焦虑,拼了命地想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
但是这其实存在一个误区,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根本上不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思维方式的差距。比起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思维固化。
"固化思维"是与"成长型思维"相对应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伟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出固化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8个显著区别:
固化思维的人经常规避挑战,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喜欢欢迎挑战。
固化思维的人痛恨变化,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拥抱变化。
固化思维的人认为无能为力改变现状,而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凡事皆有可能。
固化思维的人不接受批评,成长型思维的人会珍视反馈、主动学习。
固化思维的人喜欢呆在舒适圈,成长型思维的人喜欢探索新事物。
固化思维的人有时觉得努力是无用功,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每次失败都是一堂课。
固化思维的人认为毕业之后无需过多学习,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放到家庭阶层中来讲,"固化思维"体现在安于现状,不满于现状但是又不愿改变,将现阶段的"不满"都归结于"出身",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但又抱怨社会的不公。
首先,"思维固化"会抹杀孩子的可能性。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再怎么努力都比不上人家有一个好爹。"当孩子想要努力时,想要通过自己的争取某件东西,达到某个目标时而不得志时,这样的声音萦绕在孩子的耳旁,潜移默化之下,就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努力无用"的种子,逐渐地,孩子就会丧失斗志。
其次,"思维固化"让孩子拥有不努力的"借口"
当家长不断地给孩子灌输"阶层固化"的理念,当孩子真的形成"努力没用"的固化思维时,每一次孩子遇到挫折,遭遇挑战,第一反应不会是如何去战胜困难,而是会告诉自己:"不用努力了,努力也没用,反正自己也没有努力的资本。"
久而久之,相信阶层固化的这个固化思维就会成为孩子每一次不想努力的借口。
首先我们要正视阶层逐渐固化的现实,但是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将负面的、消极的观点灌输给孩子。家庭出身我们无法改变,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生活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就是抱着锦鲤长大的。"
在这个社会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没有光辉的出身、雄厚的家庭背景,在家庭阶层上,远远比不上出身好的人。但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孩子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思维"是可以超越阶层的。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想要打破阶级的固化,就必须先从自己的固定思维开始突破。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培养、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呢?
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化思维"的区别,相比"固化思维",成长型思维代表了挑战、信心、探索、学习……而这些都能够有利于孩子在阶层固化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打破阶层,超越阶层。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对于孩子的意义不单是乐趣、好玩,更关键的是,带孩子旅游能够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
当前社会的竞争,不单单是语数英等课本知识的竞争,更多的是考察孩子的综合实力,除了校园里学到的知识,还会考察孩子的性格、眼界、格局等等软实力。
因而,在时间、金钱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外出走走,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帮助。
也许大家看到这里,会觉得很荒谬,但是在当今社会,"玩"的能力已经成为了竞争力的一种。
马云就曾在贵州大数据峰会讲过这样一个观点:"现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玩"能够直接带给孩子体验感,而体验感是人工智能所欠缺的。在未来,绝大部分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因而我们想要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就要培养孩子"玩"的能力,让孩子多些体验,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超越自己的阶层。
"阶层固化"这个话题在近几年一直被讨论,也一直萦绕在家长的心头,让家长焦虑、担忧。
罗振宇差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远着呢,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超越自己的阶层。"
就算"阶层固化"真的在中国形成,我们也不能因"阶层固化"而"思维固化",思维的广度决定了孩子成长的宽度。
教育的真正起点,是养育者和教育者的思维模式。与其担心害怕孩子处于低阶层而受限发展,不如从现在起,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避免"思维固化"。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